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加强省际毗邻地区粮食市场管理工作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8 08:42:18  浏览:896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加强省际毗邻地区粮食市场管理工作的通知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加强省际毗邻地区粮食市场管理工作的通知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省际边界毗邻地区位置特殊,牵涉面大,历来是市场管理工作较为薄弱的地带。加强省际毗邻地区粮食市场管理,是当前粮食市场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省际毗邻地区粮食市场管理力度不平衡,起点不均,有的地区认识模糊、管理松散、行动迟缓,甚至对违法收购、运销粮食
的行为放任自流,致使粮食收购市场没有真正管住等问题,特通知如下:
一、省际毗邻地区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关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政策上来,统一到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加强粮食市场管理的部署上来,克服松懈情绪,立足打持久战,严格按照全国粮食市场管理工作会议、全国省际边界毗邻地区粮食市场管理工作座谈会的要
求,把打击不法粮商、加强粮食市场管理的专项斗争进行到底;要尽快做到统一认识、统一行动、统一时间、统一管理,全面实现对粮食市场的全方位、动态监管。
二、省际毗邻地区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明确责任,充实执法力量,加大监管力度。毗邻省级工商行政管理局要步调一致、密切联系、定期联络,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明查暗访,建立省际边界毗邻地区粮食市场管理联席会议,及时通报、交流粮食市场价格管理以及有关工作动态等信
息;省一级工商行政管理局要加强对本省毗邻地区粮食市场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督导,有关地区要建立和实行省际边界毗邻地区粮食办案协查制度,定期或不定期交流案情,交流监管执法的好方法、好经验,保持案情沟通渠道畅通。
三、对省际毗邻地区一些传统粮食集散地,特别是新近自发形成的各类地下市场、“黑市”以及非法粮食交易市场,要坚决取缔、绝不手软。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重点加强省际毗邻地区粮食收购、粮食加工、集贸市场、粮食交易市场、粮食运输等五个方面的管理工作,不折不扣地执
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各项政策,切实管住粮食收购市场。
四、以查办案件为重点,加大省际毗邻地区粮食市场执法力度。要紧紧依靠当地政府,推广市场巡查制度,夯实基础管理;要依法行政,严格自律,秉公执法,不计得失,坚决克服和纠正地方保护主义、本位主义倾向。下级工商行政管理局必须按照上级工商行政管理局的要求,对案件
一查到底,不得借故推诿,更不得拖延不办;对玩忽职守、知案不办、拖延办案、避重就轻、敷衍了事、工作不力的有关责任人要就地免职,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其法律责任。
案件管辖按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案件听证暂行规定》执行;案件管辖有争议的,由上一级工商行政管理局协商确定;对需要当场作出处罚决定、适宜采取行政处罚简易程序的,应依照简易程序从快处罚;对粮
食违法收购、运销涉及两个省以上的案件,应按照立案查处在先的原则,毗邻地区工商行政管理局要配合查办案件的工商行政管理局,不得以任何理由庇护违法运销的企业和个人,保证案件依法查处。
除所有案件应报送上一级工商行政管理局外,必要时,上一级工商行政管理局可以直接查办下一级工商行政管理局发现的案件,上级工商行政管理局可以直接在下级工商行政管理局辖区内调查和直接查办案件。
五、进一步完善举报投诉和举报督办、信息反馈等工作制度,切实做到“有诉必查”、“有案必办”、“有错必究”、“及时反馈”,继续推动举报投诉网络的建设,建立健全投诉管理制度。各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对举报人实施奖励,切实为举报人保密,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使举报投诉制度更见威力。



1999年1月18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税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明确“扣缴税款通知书”有效期限的批复

国家税务总局 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税务总局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明确“扣缴税款通知书”有效期限的批复
国税函发[1997]11号



四川省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
你们《关于明确“扣缴税款通知书有效日期”的请示》(川人行国〔1996〕37号)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
一、“扣缴税款通知书”的有效日期为《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全国统一税务文书式样的通知》(国税发〔1993〕109号)附表12“扣缴税款通知书”中所载明的限定扣缴时间。
二、纳税人开户银行在此期限内无法实现扣缴税款的,应当书面通知税务机关,并说明原因;税务机关可以依法采取其他强制执行措施,也可通知开户银行继续实施扣缴税款措施。
三、纳税人应缴税款已经实现入库的,税务机关应当通知开户银行,撤销扣缴税款通知。
以上,请遵照执行。




1997年1月10日

宜昌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

湖北省宜昌市人民政府


宜昌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

《宜昌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已经2003年6月9日市人民政府第17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03年7月10起施行。


市长 李佑才
二ΟΟ三年六月十日


宜昌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奖励在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贡献的公民、组织,充分调动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我市科学技术事业发展,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和《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人民政府设立宜昌市科学技术奖(以下简称市科技奖),分为四类:
(一) 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二) 技术发明奖;
(三) 科学技术进步奖;
(四) 科学技术成果推广奖。
第三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公民、组织,以及与本市行政区域内公民、组织合作的其他地域的公民、组织,在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贡献的,可以依照本办法的规定申报市科技奖。
第四条 市科技奖的推荐、评审、授予工作,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宁缺勿滥的原则,不受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的非法干涉。
第五条 市科技行政部门负责市科技奖评审的组织及全市科学技术奖励的管理工作。
第六条 设立宜昌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负责对市科技奖的评审工作进行协调,公开征求并处理对评审结果的异议,作出授予市科技奖的决议。
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人选由市科技行政部门提出,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从有关科技、经济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库中,聘请人员组成评审委员会,负责市科技奖的评审工作。

第二章 奖类设置

第七条 市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授予下列科学技术工作者:
(一)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点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做出重大贡献的;
(二)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
第八条 市技术发明奖授予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在产品、工艺、材料及其系统等方面,做出重大技术发明的公民、组织。
前款所称重大技术发明,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前人尚未发明或者尚未公开;
(二)具有先进性和创造性;
(三)经实施,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
第九条 市科学技术进步奖授予在完成重大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和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在产品、工艺、材料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下列公民、组织:
(一)在实施技术开发项目中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创新,经过应用创造显著经济效益的;
(二)从事标准、计量、质量、科技信息、科技档案等科学技术基础性工作和自然资源调查、环境保护、医疗卫生、自然灾害监测预报防治以及软科学研究、科技著作编著等社会公益性科学技术项目取得重要成果,经过实践检验创造显著社会效益的;
(三)在实施重大工程项目中,保障工程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
第十条 市科学技术成果推广奖授予将先进适用科学技术成果,大规模地推广应用于国民经济建设或社会发展事业,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公民、组织。
第十一条 市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不分等级,每二年评审一次,每次奖励人数不超过2人。
市技术发明奖、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市科学技术成果推广奖分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3个等级,每年评审一次,每年奖励项目数量按照评审标准从严掌握。

第三章 评审和授奖

第十二条 市科技奖候选人或候选项目由下列单位和个人推荐:
(一)县市区人民政府科技行政部门;
(二)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三)五位以上具有相同或相近专业高级职称的科学技术专家联名。
第十三条 单位或个人推荐市科技奖候选人或候选项目,应当根据有关方面科学技术专家的鉴定结论确定。推荐时,应当填写统一格式的推荐书,提供完整、真实、可靠的评价材料、技术资料和应用证明。
同一成果只能推荐参加市技术发明奖、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市科学技术成果推广奖中一种奖类的评审,但可同时推荐参加市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的评审。
第十四条 市科技奖的评审实行回避制度。被推荐为市科技奖的候选人或候选项目的参与人在评审本单位、本人及其近亲属的成果时,不得作为评审委员参加该项目的评审工作。
第十五条 参与推荐及评审的单位或个人,应当对所涉及的技术内容及评审情况严格保密,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技术秘密、剽窃技术成果。
第十六条 评审委员会评审完毕,应向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提出拟获奖人选或项目以及奖励类别、奖励等级的建议。
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应当及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告评审委员会的建议,公开征求异议。征求异议期限为公告之日起30日。
第十七条 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应当在征求异议期限届满之日起30日内,对异议提出成立或不成立的处理意见,但因诉讼或仲裁未终结而不能提出处理意见的除外。
异议处理期限届满,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应当根据评审委员会的建议和异议处理意见,对市科技奖获奖人选或项目及奖励类别、奖励等级作出决议,并经市科技行政部门复核后,报请市人民政府批准。
异议成立和因诉讼或仲裁未终结而不能在期限内提出处理意见的,该候选人或候选项目不列入本年度市科技奖的奖励范围。
第十八条 市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报请市长签署并颁发证书和奖金。
市科学技术进步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成果推广奖由市人民政府颁发证书和奖金。
第十九条 市科技奖获奖情况,记入获奖者本人档案并作为其考核、晋升、评定专业技术职称和享受有关待遇的依据。
第二十条 市科技奖奖励经费由市财政列支,奖金数额由市科技行政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拟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四章 监 督

第二十一条 剽窃、侵占他人的发现、发明或者其他科学技术成果的,或者以其他不正当手段骗取市科技奖的,由市科技行政部门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撤销奖励,追回证书和奖金。
第二十二条 推荐单位或个人提供虚假数据、材料,协助他人骗取市科技奖的,由市科技行政部门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暂停或者取消其推荐资格;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有关部门依照规定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三条 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和评审委员会成员及市科技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市科技奖的评审、授予工作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索贿受贿的,由其所在单位或监察部门依法依纪给予行政处分;触犯刑律的,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市科技奖评审的具体规定,由市科技行政部门商有关部门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3年7月10日起施行。本市过去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