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外合资企业北京××有限公司不享受“内资”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问题的批复(附英文)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30 05:30:52  浏览:996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外合资企业北京××有限公司不享受“内资”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问题的批复(附英文)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外合资企业北京××有限公司不享受“内资”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问题的批复(附英文)
国家税务总局



北京市税务局:
你局京税外〔1994〕173号《关于北京市××有限公司能否享受“内资”福利企业减免税优惠政策问题的请示》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
对外开放以来,我国对内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一直实行两套不同的税制,优惠也不尽相同。国家税务局国税发〔1990〕127号《国家税务局关于民政部门举办的社会福利生产单位征免税问题的通知》,是针对内资福利企业的情况制定的,北京××有限公司是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不适用该通知的规定。
1994年1月1日起,统一了内、外资企业的流转税制,为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保证新税制的顺利实施,对原来适用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内资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分别作出了妥善处理。国家税务总局国税明电〔1993〕076号文件所称:原福利企业享受的流转税优惠政策仍然保
留,由税务机关采取先征税后退还的办法,是指根据国家税务局国税发〔1990〕127号文件的规定享受流转税优惠的内资福利企业,不适用外商投资企业。
鉴此,对北京××有限公司应按规定征税,所欠税款应采取适当措施追缴入库。

WRITTEN REPLY TO QUESTION CONCERNING SINO-FOREIGN JOINT ENTERPRISEXX CO. LTD. NOT ENJOYING PREFERENTIAL TAX POLICIES AS GRANTED TOCHINESE-FUNDED WELFARE ENTERPRISES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axation: 21 April 1994 Coded Guo ShuiHan Fa [1994] No. 121)

Whole Doc.

To Beijing Municipal Tax Bureau:
We have acknowledged the receipt of your letter "Asking for
Instruction On the Question Concerning Whether Beijing Municipal XX Co.
Ltd. Can Enjoy Preferential Policies of Tax Reduction and Exemption as
Granted to Chinese-Funded Welfare Enterprises, a document of your bureau
coded Jing Shui Wai [1994] No. 173. After study, we hereby give a written
reply as follows:
Since the initiation of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China has all
along pursued two sets of different tax systems for domestically funded
and enterprise with foreign investment, and preferential treatment toward
the two types are not the same. The Circular of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axation On the Question Concerning Tax Exemption and Reduction for
Social Welfare Production Units Run by civil Affairs Departments, a
document issued by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axation Coded Guo Shui Fa
[1990] No. 127, was drafted in light of the situation regarding
domestically funded welfare enterprises, The stipulations of this Circular
are not applicable to the Beijing XX Co. Ltd. which is a Sino-foreign
joint venture.
Beginning from January 1, 1994, the turnover tax system for both
domestically funded and enterprise with foreign investment was unified,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continuity of policies and guarantee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tax system, the original preferential tax
policies applicable to both enterprise with foreign investment and
domestically funded enterprises have been properly dealt with in light of
the respective cases. The Document of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axation
Coded Guo Shui Ming Dian [1993] No. 076 states: The original preferential
policies on turnover tax enjoyed by welfare enterprises are still
retained, the method of preceding tax refunding with tax collection
adopted by tax authorities refers to domestically funded welfare
enterprises which enjoy preferential turnover tax treatment, not
applicable to enterprise with foreign investment, as set down in the
Document of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axation Coded Guo Shui Fa [1990]
No. 127.
In view of this situation, tax shall be levied on the Beijing XX Co.
Ltd. proper measures shall be adopted to press for tax payment it owes
which then be put in treasury.



1994年4月21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实施阳光信贷工程的指导意见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


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实施阳光信贷工程的指导意见

银监办发〔2012〕191号



为有效缓解农村融资难题,解决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和“三农”客户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满足度,现就推行阳光信贷工程提出如下意见。

一、工作目标

通过实行信贷过程公开化、透明化管理,提高信贷业务透明度,让客户了解金融机构办理贷款的全过程,推动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更加贴近客户,打造一条公开透明、规范高效、互惠互利的支农绿色通道,切实保证信贷全过程公开、公平、公正,促进信贷管理规范化,调动社会参与积极性,充分满足涉农信贷需求,真正实现富民惠农。

二、基本原则

(一)公开透明,实惠便捷。向社会公开贷款条件和承诺,确保客户知情权,让客户放心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打交道,切实享受优惠便利的信贷服务。

(二)服务优化,风险可控。再造信贷流程,提升贷款易得性,走群众路线,让社会参与监督评价,有效防范信贷风险。

(三)公平普惠,兼顾效率。坚持广覆盖、普惠性的市场定位,提高贷款覆盖面,在承担社会责任基础上追求经济效益。

(四)因地制宜,务实创新。在总体原则指导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可以结合本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实际情况,对阳光信贷具体规则进行调整,鼓励进行多种形式的探索和实践,重在实效。

三、主要内容

(一)推行公示制度。全面公开贷款条件、流程、利率、收费标准、办结时限和监督方式。

一是推进服务透明化,让客户对能否贷款、能贷多少、利率多高、如何办理、向谁投诉等心中有数。根据实际情况,在服务辖区的村部、乡镇集市等人群聚集地设立信贷承诺服务公示栏,向社会公开信贷业务服务承诺内容,扩大服务承诺知晓面。

二是在官方网站和营业网点醒目位置向群众公开贷款种类、对象、条件、程序等,将信贷人员姓名、照片、联系方式、工作职责、服务范围等内容上墙。

三是根据客户意愿和商业保密需要,将客户信用等级、授信额度等以手机短信、寄送信函等适当的形式告知农户,确保每个客户公开透明地接受信贷服务。

(二)开展社会评议。探索实施社会公开授信评议,解决金融机构与农户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

一是按照行政村(或自然村)组成授信评议小组,在调查的基础上,对所有建档农户开展信用评议工作。

二是通过外部咨询村干部、向具有公信力的村民调查了解、实地走访等多种方式,对辖区农户进行深入广泛的摸底调查;在以我为主前提下,有选择地吸收威望高、人品好、情况熟并在当地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群众代表等参与授信评议。

三是结合群众评议意见,确定客户授信范围和授信额度,并筛选出暂缓授信对象,实行名单式管理。

(三)实行阳光操作。将信贷业务的建档、营销、受理、调查、评级、授信、审批、放款等各个环节实行阳光化操作,保障信息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一是在当地政府部门支持下,开展拉网式、广覆盖建档。

二是可采取逐村连片受理申请方式,畅通贷款咨询、申请渠道,或在网点设立阳光信贷办贷大厅、信贷服务专门窗口等,指定专人负责解疑答惑,积极推行“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一站式服务”等服务方式,切实改变客户往返多次“跑”贷款的状况。

三是统一审查农户授信档案的合规性和完整性,在信贷管理系统中锁定经阳光信贷授信的农户名单和金额,未经批准不得随意调整农户授信额度。在情况熟悉、个人信用良好的前提下,适当简化用信手续。

(四)承诺办理时限。对每一笔贷款申请,同意受理的应根据申请的贷款类别,从受理申请、贷前调查到贷中审查、审批、发放的每个环节均要合理确定办结时间,及时告知客户,提高办贷效率。不符合受理条件的要在限定的时间内通知申请人,并说明原因,做好记录备查。

(五)公开定价标准。根据公开透明、提高社会参与度的要求,公开贷款定价标准。

一是公开在办理贷款业务中应严格遵守的各项规定:不得以贷转存、不得存贷挂钩、不得以贷收费、不得浮利分费、不得借贷搭售、不得一浮到顶、不得转嫁成本。

二是公开贷款利率定价方法,对不同的行业、资产负债率、担保方式以及综合贡献度设置利率浮动系数。

三是公开优惠政策,根据信用程度、贷款用途、经济实力、行业、偿债能力等方面综合评分,对优秀客户实行差别扶持,享受利率优惠、额度放宽、手续简化等各种优惠政策。

四是公开对特定对象减费让利的原则,明确界定小微企业、“三农”、弱势群体、社会公益等领域相关金融服务的优惠对象范围,公布优惠政策、优惠方式和具体优惠额度,切实体现扶小助弱的社会责任。

(六)强化社会监督。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有效监督违规放贷、不作为行为,杜绝吃、拿、卡、要等不良行为。

一是结合当地实际,建立健全投诉受理和争议协调机制,在营业网点、村和乡镇集市等人群聚集地设立信贷监督箱,公布举报电话或网络投诉渠道,对客户投诉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答复。

二是选聘符合条件的群众代表担任阳光信贷监督员,帮助开展舆情监督和宣传等工作。定期召开阳光信贷监督员座谈会,利用其密切联系群众的有利条件,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三是充分发挥群众的知情作用,将信用观念差、有不良行为的人员剔除出授信名单,在筛选优秀信用客户时,也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

四是对于经群众举报查实不文明办贷、不廉洁办贷的,或未按贷款限时服务承诺办理业务的,按照规定严肃处理、追究责任。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精心推动实施。省(区)联社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本省(区)推进阳光信贷工程的方案,开展检查监督,建立阳光信贷工程评价机制,推广好的做法和先进经验,及时解决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促进阳光信贷工程深入推进。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从明确自身发展战略的高度,提高对阳光信贷工程重要性的认识,明确牵头部门,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探索建立符合自身特色的阳光信贷制度和流程、绩效考评体系。在总体原则指导下,科学规划,重在实效,树立标杆和典型,在取得经验和试点成效后逐步推广。

(二)广泛宣传动员,争取各界支持。各相关单位要充分运用新闻媒体及会议、标语、横幅、海报、传单、卡片、宣传册等多种形式,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活动,取得广大客户的理解、支持和配合,让阳光信贷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及时向地方政府汇报工作推进情况,寻求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同时要注意加强与当地党政有关部门、乡(镇)的联动,互通信息,共同推动。

(三)强化监督指导,净化经营环境。监管部门要开展监督评价,督促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改造信贷流程,转变经营理念,对于阳光信贷支农效果明显的机构,要在增设机构、开办新业务和监管评级等方面予以倾斜。对于不公开、不透明,侵害金融消费者权益的机构,要严格依法依规问责。



二○一二年六月十八日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合并会计报表暂行办法》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合并会计报表暂行办法》的通知

银发[2000]172号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
为规范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编报合并会计报表,全面真实反映银行资产负债状况、经营成果及其变动情况,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合并会计报表暂行办法》,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行应按照办法的规定,每半年编制一次合并会计报表,报送人民银行银行监管一司。合并资产负债表和合并损益表格式暂按《关于下发〈1999年度汇总会计报表〔国有金融企业类〕〉的通知》(财统字〔1999〕11号)规定的格式编制。
对合并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工作,各行要积极创造条件,从今年开始按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合并现金流量表及编制说明》要求试编合并现金流量表,并注意探索编制方法,积累经验,为正式编制合并现金流量表打好基础。编制合并现金流量表发现的情况和问题,请及时报告中国人民银行。
特此通知。

附件1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合并会计报表暂行办法
为全面反映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经营成果及其变动情况,规范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编报合并会计报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结合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合并会计报表种类
(一)合并资产负债表,包括:
1.本币合并资产负债表;
2.外币合并资产负债表;
3.本外币合并资产负债表。
(二)合并损益表,包括:
1.本币合并损益表;
2.外币合并损益表;
3.本外币合并损益表。
(三)本外币合并现金流量表
二、合并范围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应将以下机构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
(一)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境内外分支机构;
(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拥有其过半数以上(不包括半数)权益性资本(权益性资本是指能够据以参与企业管理,对经营决策有投票权的资本)的被投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
1.直接拥有其过半数以上权益性资本的被投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2.间接拥有其过半数以上权益性资本的被投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间接拥有过半数以上权益性资本是指通过子公司而对子公司的子公司拥有其过半数以上权益性资本);
3.直接和间接拥有其过半数以上权益性资本的被投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直接和间接拥有过半数以上权益性资本是指母公司虽然只拥有其半数以下的权益性资本,但通过与子公司合计拥有其过半数以上的权益性资本)。
(三)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虽然不拥有其过半数以上的权益性资本,但与被投资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将其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
1.通过与其他投资者之间的协议,持有该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半数以上的表决权;
2.根据章程或协议,有权控制该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财务和经营政策;
3.有权任免董事会等类似权力机构的多数成员;
4.在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会议上有半数以上投票权。
(四)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下列机构可以不包括在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之内:
1.从事非金融业务的经济实体;
2.已关闭或已宣告破产的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
3.按照破产程序,已宣告被清理整顿的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
4.决定在一年之内售出而短期持有其过半数以上权益性资本的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
5.受所在国外汇管制及其他突发事件影响,资金调度受到限制的境外分支机构以及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
三、会计决算日和会计期间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应当按照我国现行规定的会计决算日和会计期间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如果纳入合并范围的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以下简称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会计报表决算日和会计期间与我国现行规定不一致,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应进行调整,以保持一致。
四、会计政策
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会计政策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一致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应当按照本身规定的会计政策对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会计报表进行调整。但如果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规定的会计政策差异不大,并且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影响不大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也可直接利用该会计报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
五、对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权益性投资的反映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对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权益性投资必须采用权益法反映。
六、外币会计报表折算
编制外币合并会计报表时,对于美元以外的各种外币表示的会计报表,应将其各项目数额折算为美元,以折算后的会计报表编制外币合并会计报表。
编制本外币合并会计报表时,对于外币表示的会计报表,应将其各项目数额折算为人民币,以折算后的会计报表编制本外币合并会计报表。
外币会计报表折算,除所有者权益和拨入营运资金项目采用历史汇率进行折算,其他项目均采用期末(6月30日、12月31日)汇率进行折算。
折算中发生的差额,在所有者权益项目中单列“外币会计报表折算差额”项目反映,不计入当期损益。
七、合并资产负债表项目抵消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时,应抵消下列项目:
(一)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权益性资本投资项目与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所有者权益项目;
(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总行、境内外分支机构相互之间发生的内部债权债务项目,主要包括存放系统内款项与系统内存放款项、系统内借出与系统内借入、预缴上级行利税与预收下级行利税、拨付营运资金与拨入营运资金等;
(三)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包括总行、境内外分支机构)与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相互之间,以及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相互之间发生的内部债权债务项目,主要包括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预收账款与预付账款、应付债券与债券投资等;
(四)其他应予以抵销的项目。
八、合并损益表项目抵消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编制合并损益表时,应抵消下列项目:
(一)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对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权益性资本投资收益项目;
(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总行、境内外分支机构相互之间资金往来形成的内部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项目,主要包括系统内往来利息收入与系统内往来利息支出、联行往来利息收入与联行往来利息支出等;
(三)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包括总行、境内外分支机构)与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相互之间,以及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相互之间发生的内部收入和支出项目,主要包括内部业务收入与内部业务成本、管理费用项目、内部投资收益与利息支出等;
(四)其他应予以抵销的项目。
九、其他事项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编制合并会计报表,除会计报表附注外,还应当提供以下资料:
(一)根据第二条第(二)款的规定,纳入合并范围的机构名称、业务性质、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持股比例;
(二)根据第二条第(三)款的规定,纳入合并范围的机构名称、业务性质、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持股比例以及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原因;
(三)纳入合并范围的机构增减变动情况;
(四)根据第二条第(四)款规定,对外投资额前十名未纳入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机构名称、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持股比例、资产负债总额、股东权益、年度净利润;
(五)出现会计政策不一致时,在合并会计报表中的处理方法;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十、本办法由中国人民银行解释。
十一、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附件2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合并现金流量表及编制说明
一、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合并现金流量表
编制单位: 年度 金额单位:人民币
----------------------------------------------------------------------------------------
| | 项目 | |
| 项 目 | | 金额 |
| | 编号 | |
|----------------------------------------------------------------|--------|--------|
|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 | |
|----------------------------------------------------------------|--------|--------|
| 贷款利息收入 | 1 | |
|----------------------------------------------------------------|--------|--------|
| 金融机构往来收入 | 2 | |
|----------------------------------------------------------------|--------|--------|
| 其他营业收入 | 3 | |
|----------------------------------------------------------------|--------|--------|
| 活期存款吸收与支付净额 | 4 | |
|----------------------------------------------------------------|--------|--------|
| 吸收的定期存款 | 5 | |
|----------------------------------------------------------------|--------|--------|
| 收回的中长期贷款 | 6 | |
|----------------------------------------------------------------|--------|--------|
| 收回的已核销的贷款 | 7 | |
|----------------------------------------------------------------|--------|--------|
| 与中央银行往来现金净额 | 8 | |
|----------------------------------------------------------------|--------|--------|
| 与金融机构往来现金净额 | 9 | |
----------------------------------------------------------------------------------------
续表
----------------------------------------------------------------------------------------
| | 项目 | |
| 项 目 | | 金额 |
| | 编号 | |
|----------------------------------------------------------------|--------|--------|
| 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 10 | |
|----------------------------------------------------------------|--------|--------|
| 现金流入小计 | | |
|----------------------------------------------------------------|--------|--------|
| 存款利息支出 | 11 | |
|----------------------------------------------------------------|--------|--------|
| 金融机构往来支出 | 12 | |
|----------------------------------------------------------------|--------|--------|
| 其他营业支出 | 13 | |
|----------------------------------------------------------------|--------|--------|
|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 14 | |
|----------------------------------------------------------------|--------|--------|
| 支付定期存款本金 | 15 | |
|----------------------------------------------------------------|--------|--------|
| 短期贷款发放与收回净额 | 16 | |
|----------------------------------------------------------------|--------|--------|
| 中长期贷款 | 17 | |
|----------------------------------------------------------------|--------|--------|
| 支付营业税金及附加 | 18 | |
|----------------------------------------------------------------|--------|--------|
| 支付所得税 | 19 | |
|----------------------------------------------------------------|--------|--------|
| 支付除营业税金及附加、所得税以外的其他税费 | 20 | |
|----------------------------------------------------------------|--------|--------|
| 支付其他与营业活动有关的现金 | 21 | |
|----------------------------------------------------------------|--------|--------|
| 现金流出小计 | | |
|----------------------------------------------------------------|--------|--------|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 |
|----------------------------------------------------------------|--------|--------|
|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 | |
|----------------------------------------------------------------|--------|--------|
| 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 22 | |
|----------------------------------------------------------------|--------|--------|
| 分得股利或利润所收到的现金 | 23 | |
|----------------------------------------------------------------|--------|--------|
| 取得债券利息收入所收到的现金 | 24 | |
|----------------------------------------------------------------|--------|--------|
| 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到的现金净额 | 25 | |
|----------------------------------------------------------------|--------|--------|
| 收到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 26 | |
|----------------------------------------------------------------|--------|--------|
| 现金流入小计 | | |
|----------------------------------------------------------------|--------|--------|
| 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而支付的现金 | 27 | |
|----------------------------------------------------------------|--------|--------|
| 权益性投资所支付的现金 | 28 | |
|----------------------------------------------------------------|--------|--------|
| 债权性投资所支付的现金 | 29 | |
|----------------------------------------------------------------|--------|--------|
| 支付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 30 | |
|----------------------------------------------------------------|--------|--------|
| 现金流出小计 | | |
|----------------------------------------------------------------|--------|--------|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 |
|----------------------------------------------------------------|--------|--------|
|三、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 | |
|----------------------------------------------------------------|--------|--------|
| 吸收权益性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 31 | |
|----------------------------------------------------------------|--------|--------|
| 其中:子公司吸收少数股东权益性投资收到的现金 | 32 | |
----------------------------------------------------------------------------------------
续表
----------------------------------------------------------------------------------------
| | 项目 | |
| 项 目 | | 金额 |
| | 编号 | |
|----------------------------------------------------------------|--------|--------|
| 发行债券所收到的现金 | 33 | |
|----------------------------------------------------------------|--------|--------|
| 收到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 34 | |
|----------------------------------------------------------------|--------|--------|
| 现金流入小计 | | |
|----------------------------------------------------------------|--------|--------|
| 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 | 35 | |
|----------------------------------------------------------------|--------|--------|
| 发生筹资费用所支付的现金 | 36 | |
|----------------------------------------------------------------|--------|--------|
| 分配股利或利润所支付的现金 | 37 | |
|----------------------------------------------------------------|--------|--------|
| 其中:子公司支付少数股东的股金 | 38 | |
|----------------------------------------------------------------|--------|--------|
| 偿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 | 39 | |
|----------------------------------------------------------------|--------|--------|
| 减少注册资本所支付的现金 | 40 | |
|----------------------------------------------------------------|--------|--------|
| 其中:子公司依法减资支付给少数股东的现金 | 41 | |
|----------------------------------------------------------------|--------|--------|
| 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 42 | |
|----------------------------------------------------------------|--------|--------|
| 现金流出小计 | | |
|----------------------------------------------------------------|--------|--------|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 |
|----------------------------------------------------------------|--------|--------|
|四、非常项目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43 | |
|----------------------------------------------------------------|--------|--------|
|五、汇率变动对现金流量的影响额 | 44 | |
|----------------------------------------------------------------|--------|--------|
|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 45 | |
----------------------------------------------------------------------------------------
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合并现金流量表编制说明
合并现金流量表以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损益表及其他有关现金流入、现金流出的资料为基础编制。
(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1.贷款利息收入,反映金融企业在各类贷款业务中实际收到的利息收入,包括收到本期贷款利息收入、收到前期贷款利息以及预收以后期间的贷款利息。
2.金融机构往来收入,反映金融企业在与其他金融企业往来业务中实际收到的利息收入,包括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利息收入、存放同业利息收入、拆放同业利息收入、拆放金融性公司利息收入、系统内往来利息收入(减利息支出,如为负数,列入第12项“金融机构往来支出”)、系统内拆借利息收入、转贴现利息收入等。
3.其他营业收入,反映金融企业除利息收入和金融企业往来收入以外的经营收入实际收到的现金,包括手续费收入、证券买卖差价收入、证券发行差价收入、租赁收入、汇兑收益、其他营业收入等。
4.活期存款吸收与支付净额,反映金融企业吸收的单位和个人活期存款及信用卡存款等业务实际现金收付的差额。如实际收入的现金小于支付的现金,列为现金流出。
5.吸收的定期存款,反映金融企业吸收的单位和个人定期存款等业务实际收入的现金。
6.收回的中长期贷款,反映金融企业收回的期限在一年以上(含一年)的各种中长期贷款收入的现金。收回的逾期贷款,不论在逾期前是作为短期贷款或中长期贷款,均在此项目反映。
7.收回已核销的贷款,反映金融企业已作为呆账损失核销的贷款本期重新收回而收入的现金。
8.与中央银行往来现金净额,反映金融企业与中央银行发生资金往来实际收付现金的差额,如实际收入的现金小于支付的现金,列为现金流出。
9.与金融机构往来现金净额,反映金融企业与其他银行、金融性公司之间拆入拆出、同业存放与存放同业以及其他资金往来实际收付现金的差额,如差额为负数,列为现金流出。
10.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反映金融企业除上述项目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其他现金流入。
其他现金流入如果数额较大,应单列项目反映。
11.存款利息支出,反映金融企业在各类存款业务中实际支付的利息,包括支付本期存款利息、支付前期存款利息以及预付以后期间存款利息。
12.金融机构往来支出,反映金融企业与其他金融企业往来业务中实际支付的利息,包括向中央银行贷款利息支出、同业存放利息支出、同业拆入利息支出、金融性公司拆入利息支出、系统内往来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如为负数,列入第2项“金融机构往来收入”)、系统内拆借利息支出、转贴现利息支出、再贴现利息支出等。
13.其他营业支出,反映金融企业除利息支出和金融企业往来支出以外的经营活动实际支付的现金,包括手续费支出、汇兑损失以及除工资、福利性支出以外的用现金支付的各种营业费用等。
14.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反映金融企业以现金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和为职工支付的其他现金,包括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各种补贴以及为职工交纳的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险基金和各种商业保险金等。
15.支付定期存款本金,反映金融企业在吸收单位和个人定期存款等业务中实际支付的定期存款本金。
16.短期贷款发放与收回净额,反映金融企业发放与收回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各种贷款本金的差额。
17.中长期贷款,反映金融企业发放期限在一年以上(含一年)的各种中长期贷款。
18.支付营业税金及附加,反映金融企业实际缴纳的营业税金及附加。
19.支付所得税,反映金融企业实际缴纳的所得税款。因年终汇缴或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等原因退回或返还的所得税,抵减实际缴纳的所得税。
20.支付除营业税金及附加、所得税以外的其他税费,反映金融企业按国家有关规定实际缴纳的除营业税金及附加、所得税以外的其他各种税费。与投资有关的税金支出,在投资项目中反映。
21.支付其他与营业活动有关的现金,反映金融企业除上述项目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其他现金流出。
(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22.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反映金融企业出售、转让或收回除现金等价物以外的各种股权投资、债权投资和其他投资实际收到的现金,包括投资本金(账面价值)的收回和因收回款项大于(或小于)投资本金而确认的投资收益(或损失)。与债券投资本金同时收回的利息收入,列入第24项“取得债券利息收入所收到的现金”。
23.分得股利或利润所收到的现金,反映金融企业因股权投资而分得的现金股利,以及因股权投资和其他投资以现金方式实际分得的利润。
24.取得债券利息收入所收到的现金,反映金融企业因债权性投资而收到的现金利息收入。包括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债券投资,其利息收入应在本项目反映。
25.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到的现金净额,反映金融企业出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而收到的现金,扣除为出售这些资产而支付的有关费用后的净额。固定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报废、毁损的变卖现金净收入,也在本项目反映。
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而收到的现金净额若为负数,应作为投资活动现金流出项目反映,列入第30项“支付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26.收到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反映金融企业除上述项目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其他现金流入。
其他现金流入如果数额较大,应单列项目反映。
27.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反映金融企业因购买或建造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而支付的现金。
28.权益性投资所支付的现金,反映金融企业从事股票投资和其他权益性投资而支付的现金,包括支付的投资价款和佣金、手续费、税金等各项附加费用。
29.债权性投资所支付的现金,反映金融企业购买除现金等价物以外的债券而支付的现金。债券价格中含有应收债券利息的,以及溢价或折价购入债券的,均按实际支付的金额反映。购买债券发生的佣金、手续费等附加费用,也在本项目反映。
30.支付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反映金融企业除上述项目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流出。
其他现金流出如果数额较大,应单列项目反映。
(三)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31.吸收权益性投资所收到的现金,反映金融企业收到投资者作为资本金投入的现金。其中,委托证券机构代理公开发行股票筹集资金的,由证券机构直接支付的手续费、宣传费、咨询费、印刷费等费用,从发行股票取得的现金收入中扣除,以净额列示。
子公司的少数股东增加在子公司中的权益性资本投资收到的现金,单列在第32项“其中:子公司吸收少数股东权益性投资收到的现金”反映。
33.发行债券所收到的现金,反映金融企业发行债券筹集资金收到的现金。委托证券机构代理发行债券的,由债券机构直接支付的手续费、宣传费、咨询费、印刷费等费用,从发行债券取得的现金收入中扣除,以净额列示。
34.收到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反映金融企业除上述项目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其他现金流入。
其他现金流入如果数额较大,应单列项目反映。
35.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反映金融企业偿还到期债券等筹资债务本金所支付的本金。支付债务利息所支付的现金,列入第39项“偿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
36.发生筹资费用所支付的现金,反映金融企业除发行股票、债券以外的筹资活动发生的各种费用,如咨询费、公证费、印刷费等。
37.分配股利或利润所支付的现金,反映金融企业实际支付的现金股利,以及分配利润所支付的现金。
对于子公司向少数股东支付现金股利,单列在第38项“其中:子公司支付少数股东的股利”反映。
39.偿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反映金融企业实际偿还债券利息等筹资债务利息所支付的现金。
40.减少注册资本所支付的现金,反映金融企业经批准减少注册资本,投资者抽回投资所发生的现金支出。
对于少数股东依法抽回其在子公司中的权益性投资,单列在第41项“其中:子公司依法减资支付给少数股东的现金”反映。
42.支付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反映金融企业除上述项目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其他现金流出。
其他现金流出如果数额较大,应单列项目反映。
(四)非常项目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反映非常性、偶发生的项目对现金流量的影响,按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的差额在本项目列示。非常项目包括自然灾害损失、保险索赔收入、捐赠、接收捐赠、罚没收入、罚没支出等。
(五)汇率变动对现金流量的影响额,金融企业发生的外币现金流量及境外机构的现金流量,按现金流量发生日的汇率或平均汇率折算成人民币,而编制现金流量表时,按期末汇率对外币现金流量进行调整,本项目反映此项调整对现金流量的影响。
(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反映金融企业在本期内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变动情况,即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末余额与期初余额之差。如果期末余额大于期初余额,以正数表示;如果期末余额小于期初余额,以负数表示。
本项目应等于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和非常项目产生的现金流量以及汇率变动对现金流量影响之和。
(七)本说明使用的术语,定义如下:
现金流量:是指金融企业在某一期间内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数量,包括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和现金净流量。
本说明所提“现金”,包括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现金:是指金融企业库存现金以及存放在中央银行及其他金融企业中随时可用于支付的存款,但不包括向其他金融企业拆放的资金。
现金等价物:是指金融企业持有的从编表日起三个月内到期、流动性强、价值变动风险很小、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