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深圳经济特区人民警察巡查条例》的决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3 14:34:34  浏览:908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深圳经济特区人民警察巡查条例》的决定

广东省深圳市人大常委会


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九十六号
   《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深圳经济特区人民警察巡查条例〉的决定》经深圳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03年10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
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二○○三年十月二十八日


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深圳经济特区人民警察巡查条例》的决定

   深圳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了市政府提出的关于提请审议《深圳经济特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等法规修正案(草案)的议案,决定对《深圳经济特区人民警察巡查条例》作如下修改:
   第八条第二项修改为:“发现流浪乞讨人员的,应当告知其向救助站求助;对其中有求助要求的残疾人、未成年人和行动不便的其他人员,应当引导、护送到救助站。”
   本决定自通过之日起施行。
   《深圳经济特区人民警察巡查条例》根据本决定进行相应修正。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进一步做好治理公路三乱工作的通知

交通部


交通部文件



交公路发[2002]450号





关于进一步做好治理公路三乱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建设兵团交通厅(局、委),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天津市市政工程局:

今年全国治理公路“三乱”工作,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目前已有12个省(区、市)实现了所有公路基本无“三乱”,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近一段时间以来,个别地方出现一些典型“三乱”案件,群众举报也逐渐增多。主要表现在:允许上路部门内部多家上路,超范围执法;收费站过多过密,收费标准过高;在超载、超限检查中部门标准不一,以罚代管,重复处罚;特别是执法人员素质不高、行为不规范等。以上情况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高度关注,并做出一系列批示。为落实领导批示精神,巩固治理成果,严防反弹,以实际行动为十六大的胜利召开创造良好的环境,现就进一步做好治理公路“三乱”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公路“三乱”加重企业负担,加重农民负担,扰乱经济秩序,影响党和政府的声誉,广大群众深恶痛绝。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从维持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公路“三乱”的危害性、治理成果的脆弱性以及治理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特别是在当前一段时期,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三个代表”要求贯彻到交通行业管理工作实践中去,加强领导,改进作风,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把治理公路“三乱”工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实抓好。

二、突出重点,严格要求。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认真调查分析,抓住典型案件,抓住主要矛盾,采取有力措施,严格要求,严格管理。

各级交通行政执法人员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开展行政执法工作,不得超范围执法,不得随意在公路上拦车检查、收费和罚款。各省(区、市)交通厅(局、委)要对在同一时间、同一路段上的路政、征稽、运政等执法队伍的执法工作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条件成熟的地方应积极探索系统内部联合执法的管理模式,实现一个窗口对外,避免出现同一路段多家交通部门上路的现象。

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治理向机动车辆乱收费和整顿道路站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02]31号)精神,全面清理整顿公路收费站点。坚决撤销已还清贷款、收费期满、收费站间距不符合规定等不合法的收费站点;对保留的收费站点重新办理审批手续,重新核定收费期限和收费标准,收费标准偏高的要坚决降下来。各省(区、市)要积极推进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实施政府还贷收费公路的统一管理和“统贷统还”制度,撤并一批收费站点,减少收费站的数量。东部省份要力争在3—5年内实现省内高速公路联网收费。

三、注重源头,依法行政。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在治理公路“三乱”工作中要坚持纠建并举,综合治理,特别是要加强源头管理,从源头上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路政执法人员在超限运输管理工作中,要严格执行交通部2号令、交公路发[2000]123号文件和交公路发 [2001]591号文件的要求,按照“源头封阻、综合治理、联合执法、卸载放行”的原则,在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检测站内开展检查工作,坚持科学检测,卸货放行。严禁凭经验和目测检查,严禁以罚代纠、收费放行。交通规费征稽人员上路检查要严格按照部有关规定执行,同时加强与公安车管部门协作,在车辆年审环节加大对规费缴纳情况的稽查力度,减少路面稽查工作。运政管理人员不得上路对车辆超载、超限实施检查和处罚,要把执法地点放在汽车站场、货物集散地等场所。

各级地方交通主管部门开展各项行业管理工作,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的要求进行,凡地方法规与国家法律、法规不一致的,应立即停止执行,坚决推进依法行政。交通行政执法、执收人员要树立“以人为本、以车为本”的观念,提高服务意识,坚持秉公执法,文明执法。执行公务时,要佩戴标志,持证上岗。实施行政处罚时,要实行执法公示,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

四、加强监督,明确责任。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全面落实治理工作责任制,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和“一票否决制”,通过层层签定责任状,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各地要定期不定期组织公路“三乱”监督检查。近期,各省(区、市)要组织有效的公路“三乱”暗访活动,主要领导要亲自带队,对发现的公路“三乱”案件,必须认真调查,有一件查一件,有一件处理一件,对当事人要给予纪律处分,并按照《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规定,追究其上级领导责任。对于发生严重公路“三乱”行为的省(区、市),部将会同公安部、国务院纠风办按照有关规定,摘掉其基本无“三乱”的牌子。各地要始终保持对公路“三乱”的高压态势,坚决遏制公路“三乱”反弹,为国家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章)

二○○二年九月二十五日

财政部行政审批工作规程

财政部


关于印发《财政部行政审批工作规程》的通知

财法[2008]16号


部内各司局、部属各事业单位,北京、上海、厦门国家会计学院,财税博物馆,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神,规范财政部行政审批工作,加强对行政审批事项的监督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根据《财政部工作规则》等有关规定,我们制定了《财政部行政审批工作规程》,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财政部行政审批工作规程



                               财 政 部

                             二○○八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财政部行政审批工作规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神,规范财政部行政审批工作,加强对行政审批事项的监督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根据《财政部工作规则》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本规程所规范的行政审批事项,是指经国务院审核、公布,由财政部办理或者由财政部与国务院其他部门联合办理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

  行政许可事项,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的规定办理,不适用本规程。

  财政部对部内各司局,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以下简称专员办),部属事业单位的人事、财务、外事等事项的审批,不适用本规程。

  第三条 财政部各司局、专员办、部属事业单位(以下统称承办单位)办理行政审批事项,适用本规程。

  第四条 承办单位办理行政审批事项,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本规程的规定,履行法定职责,遵守法定程序和时限,提高工作效率。

  第五条 承办单位办理行政审批事项,应当依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公开。

  第六条 承办单位办理行政审批事项,应当为行政审批的有关当事人提供便利,保障其依法享有知情权、陈述权、申辩权等相关权益。

  第七条 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确需新设立行政审批事项的,应当严格按照国务院的规定,进行充分的研究论证,按程序报有关部门审核批准。

  

  第二章 职 责

  

  第八条 财政部行政审批工作由财政部统一领导,各承办单位具体办理。

  第九条 承办单位履行下列职责:

  (一)拟订本单位承办的行政审批事项具体规章制度;

  (二)具体办理行政审批事项;

  (三)对本单位行政审批工作进行分析、清理、评价和日常监督;

  (四)需要办理的其他事项。

  第十条 专员办对财政部授权或者交办的行政审批事项,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和财政部的要求办理。

  第十一条 财政部的行政审批事项,需要委托部属事业单位办理的,应当在职权范围内以书面形式委托,并对委托事项提出明确要求。

  部属事业单位办理财政部委托的行政审批事项,应当按照受委托的权限和要求办理。

  第十二条 财政部的行政审批事项,需要由两个以上承办单位共同办理的,应当确定主办的承办单位,并由其负责与其他承办单位协调。其他承办单位应当积极配合。

  行政审批决定作出后,主办的承办单位应当将有关信息及时反馈其他承办单位。

  第十三条 财政部与国务院其他部门联合审批的行政审批事项,由财政部主办的,承办单位应当向其他部门提出办结的期限和要求,并依照法定程序在规定期限内完成;由其他部门主办的,承办单位应当按照主办部门的要求,依照法定程序在规定期限内完成。



  第三章 程 序

  

  第十四条 行政审批程序,由承办单位依职权启动或者依行政审批申请人的申请启动。

  依职权办理行政审批事项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结合具体工作需要,启动行政审批程序。

  依申请人的申请办理行政审批事项的,自承办单位收到符合规定的申请材料之日起,启动行政审批程序。

  第十五条 按照有关规定,应当先经专员办、省级财政部门或者其他部门审核后报财政部决定的行政审批事项, 有关司局应当对专员办、省级财政部门或者其他部门办结的期限和程序等提出要求,在其将初步审核意见和全部申请材料报送财政部后,启动行政审批程序。

  第十六条 承办单位对申请人提出的行政审批申请,应当在规定时间内提出审核意见,并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一)申请事项属于财政部负责办理的行政审批事项的,应当予以受理;

  (二)申请事项不属于财政部负责办理的行政审批事项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向有关机关申请;

  (三)申请人不符合申请条件的,应当告知申请人;

  (四)申请事项依法不需要行政审批,但应当由财政部以其他形式办理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并告知申请人。

  第十七条 申请人的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承办单位应当在规定期限内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第十八条 承办单位应当依据法定条件、标准和行政审批管理的规定,对申请材料和审核意见进行复核。

  需要调查核实的,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核查。承办单位对行政审批事项核查后,应当依照有关规定,提出核查意见。

  第十九条 行政审批的决定,应当由财政部或者专员办按照职权分别作出。

  一般行政审批事项,应当由财政部部领导或者专员办负责人决定。

  重大行政审批事项,应当由财政部或者专员办按照工作规则,集体讨论决定。

  第二十条 承办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行政审批事项初审人员、复核人员与审批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各司其职。

  第二十一条 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定应当组织听证的行政审批事项,以及承办单位认为需要听证的其他行政审批事项,承办单位应当依法举行听证。

  第二十二条 办理专业性、技术性强的行政审批事项,承办单位认为需要论证、评审的,应当按照规定组织论证、评审。

  第二十三条 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对行政审批事项有明确期限规定的,承办单位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办结。

  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对行政审批事项没有规定办理期限的,承办单位应当确定合理的办理期限。  

  第二十四条 对涉及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的行政审批事项,承办单位应当根据应急机制的规定和有关要求办理。

  第二十五条 涉密的行政审批事项,承办单位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制定具体的管理制度,明确办理的程序和要求,但不予公开。

  除涉密的事项外,承办单位应当将行政审批事项名称、依据、条件、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等,按照财政部信息公开的相关规定予以公布。

  第二十六条 承办单位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对行政审批工作的管理,对行政审批事项的实施情况和效果进行跟踪、评估。

  第二十七条 承办单位应当按照财政部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行政审批事项的档案。



  第四章 监 督

  

  第二十八条 承办单位、监督检查局、人事教育司、部机关党委(纪委)、驻部监察局根据各自职责对行政审批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依法进行处理。

  第二十九条 承办单位履行对本单位办理的行政审批事项的日常监督管理职责。

  监督检查局应当对部内单位行政审批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并对专员办办理行政审批事项的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检查。

  人事教育司、部机关纪委、驻部监察局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负责对办理行政审批事项中的违法违纪行为以及相关责任人员进行处理。

  第三十条 行政审批的监督检查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建立健全行政审批内部管理制度的情况;

  (二)依法履行行政审批职责的情况;

  (三)遵守廉政规定的情况;

  (四)其他需要监督检查的事项。

  第三十一条 行政审批的监督检查工作可以采取下列方式:

  (一)听取行政审批工作情况报告;

  (二)对办理行政审批事项情况进行检查;

  (三)对行政审批工作进行评议、考核;

  (四)依法依纪对行政审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五)其他监督检查方式。

  第三十二条 承办单位、监督检查局、人事教育司、部机关党委(纪委)、驻部监察局应当分别依照各自的职责,对行政审批中的检举和投诉事项,进行调查和处理。

  第三十三条 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导致行政审批行为违法,并且产生严重危害后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依纪追究承办单位及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一)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职责的;

  (二)不具有行政审批权限、超越或者滥用职权办理行政审批事项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办理行政审批事项的;

  (四)行政审批行为被确认无效、违法、撤销的;

  (五)其他严重违法违纪行为。

  第三十四条 被追究责任的单位和个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向有关机关申请复核或者申诉。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部属事业单位履行其他审批职责,应当参照本规程的规定,制定有关审批事项的具体流程等配套制度。

  第三十六条 本规程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