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积极扶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决议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7 23:38:48  浏览:956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积极扶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决议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


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积极扶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决议
 (1991年5月3日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


  甘肃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省人民政府关于全省乡镇企业工作情况的汇报。会议认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乡镇企业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由于认真贯彻“调整、整顿、改造、提高”的方针,产业结构不断趋向合理,企业素质和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但是,由于我省乡镇企业起步晚,基础差,同全国乡镇企业发展规模和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是对乡镇企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各项扶持乡镇企业的政策尚未完全落实,企业整体素质差,一些企业还未完全扭转低层次、低水平、低效益的局面,乡镇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还是相当严峻的。为了进一步发展乡镇企业,促进乡镇企业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特作如下决议:


  一、进一步提高对乡镇企业在经济发展中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会议认为,乡镇企业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乡镇企业的发展,不仅对于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加速农村现代化建设起积极作用,而且对缩小城乡差别,稳定农村,巩固农村基层政权,壮大集体经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各级人民政府要坚决贯彻“积极扶持、合理规划、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坚定不移地把乡镇企业摆到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列入议事日程,认真解决乡镇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大力支持乡镇企业继续健康发展。


  二、坚决贯彻落实发展乡镇企业的各项政策。国家和省上为扶持和鼓励乡镇企业的发展,陆续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各级省上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坚决贯彻落实。各个渠道用于发展乡镇企业的资金要逐年有所增加。计划内切块给乡镇企业的原材料要戴帽下达,及时到位,不准挪用。企业的晋等升级和生产许可证发放,应与国营企业同等对待。重点企业的技术改造项目要纳入计划。继续鼓励科技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到乡镇企业去工作。特别要重视对少数民族地区和穷困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在政策上给予更多的优惠,加快这些地方脱贫致富的步伐。


  三、要继续坚持乡(镇)办、村办、联户办、个体办“四轮驱动”的方针、重点发展乡(镇)、村两级集体企业。事实证明,凡是乡(镇)、村集体企业发展好的地方,其农村生产社会化服务和“统”的功能就强,农业生产和整个农村经济发展就快。因此,要大力发展乡(镇)、村集体企业。同时继续鼓励发展联户、个体企业。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从当地的实际出发,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具体指导。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建筑、建材和采掘业,以及为城乡人民生活服务,为大工业和农业配套服务的产品和出口创汇产品。继续贯彻治理整顿的方针,对一些产品质量差、管理混乱的企业,要下决心进行整顿;对产品无销路、严重污染环境和破坏资源的企业,要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予以关、停、转。对新建项目,要加强科学论证,避免盲目建设。


  四、坚决维护乡镇企业的合法权益,认真贯彻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集体所有制企业例条》,依法办好乡镇企业。省人民政府要尽快制定实施办法。各级人民政府以往制定的政策、办法,凡是与国务院颁布的《条例》相抵触的,应予废止。要切实减轻乡镇企业的负担,坚决制止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不允许以任何借口平调乡镇企业财产,改变所有制性质和隶属关系,对已经发生的要依法予以纠正。乡镇企业要充分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规范企业行为。对干涉和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要予以抵制。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对企业提出的侵犯企业权益的申诉或起诉,要认真受理,依法予以处理。


  五、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发展横向联合。各级人民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各项政策和措施,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城市与乡村、国营与集体、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横向联合。国营企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扩散部分产品或零部件到乡镇企业去生产。有条件的可以组织企业集团,也可以发展外向型企业。通过各种形式的联合,走出一条以城市带乡村、以国营带集体的发展乡镇企业的路子,推进城乡工业向更广阔和更高层次的发展。


  六、加强领导、提高管理水平。各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要充实力量,稳定人员,发挥对企业的指导、管理、协调、监督、服务功能。努力办好乡镇企业学校,积极协同教育部门,采取多种途径为乡镇企业培养各类人才。各行业主管部门在制定规划时,要把发展乡镇企业纳入行业计划,并积极为乡镇企业搞好服务。各个企业要认真贯彻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一齐抓的方针,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完善各种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要认真开展“质量、效益年”活动,依靠科技进步,增加适销对路产品,提高经济效益。要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合理安排积累与分配的比例,克服短期行为,不断增强企业自我积累、自我完善、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能力。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内蒙古自治区资源税实施办法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内蒙古自治区资源税实施办法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令
第72号


  《内蒙古自治区资源税实施办法》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1996年第十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1996年1月1日起施行。
                    自治区主席 乌力吉
                     一九九六年八月五日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及有关规定,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自治区内开采下列矿产资源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本实施办法所附《内蒙古自治区资源税部分税目税额表》缴纳资源税:
(一)砂石、芒硝、麦饭石、叶腊石、珍珠岩、砖瓦粘土、页岩、硅藻土、浮石、白垩、工业用石榴石;
(二)银铅矿、铜锡矿、银矿。
  第三条 开采其他矿产资源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缴纳资源税。
开采铁矿石、岩金矿、砂金矿、铅锌矿、铜矿、锡矿、钼矿、钨矿、石棉矿的单位和个人,《几个主要品种的矿山资源等级表》中未列举纳税人名称的,按照本实施办法所附《内蒙古自治区资源税部分税目税额表》缴纳资源税。
  第四条 资源税由地方税务机关负责征收。
  第五条 本实施办法具体应用的问题,由自治区地方税务机关负责解释。
  第六条 本实施办法自1996年1月1日起施行。1994年7月1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的《关于资源税若干问题规定的通知》(内政发〔1994〕93号)同时废止。

内蒙古自治区资源税部分税目税额表

金额单位:元

税 目 税 额 课税数量单位
一、其他非金属矿原矿
1.砂石
2.芒硝
3.麦饭石
4.叶腊石
5.珍珠岩
6.砖瓦粘土
7.页岩
8.硅藻土
9.浮石
10.白垩
11. 工业用石榴石

0.50
2.00
1.00
3.00
0.70
1.00
1.00
2.00
1.00
1.00
2.00
立方米




立方米


立方米


二、其他有色金属矿原矿
1.银铅矿
2.铜锡矿
3.银矿
三、矿山资源等级表未列举纳税人名称的
1.铁矿石
2.岩金矿
3.砂金矿
4.铅锌矿
5.铜矿
6.锡矿
7.钼矿
8.钨矿
9.石棉矿
1.00
1.00
3.00

14.00
1.30
1.20
2.00
1.20
0.60
0.40
0.40
1.10






50m3挖出量












天津滨海新区条例

天津市人大常委会


天津滨海新区条例


(2002年10月24日天津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 2002年10月24日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9号公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滨海新区的开发建设,加快滨海新区经济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滨海新区范围包括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港区以及东丽区、津南区的部分地区。具体界线由市人民政府确定。

第三条 滨海新区是以建设现代化工业基地和现代物流中心为目标,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立足天津,服务周边,面向世界,高度开放的经济区。

第四条 滨海新区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政府职能、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

第二章 管理机构和行为规范

第五条 滨海新区管理委员会是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代表市人民政府行使有关滨海新区建设的管理权,对滨海新区开发建设和经济发展履行以下职责:

(一)组织草拟滨海新区经济发展规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二)组织编制滨海新区区域性城市发展规划、国土利用规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三)审批滨海新区各功能经济区的发展计划和产业布局;

(四)协调或者批准建在滨海新区内、属于市级审批的各类建设项目,协调、组织滨海新区内跨行政区和功能经济区建设项目的实施;

(五)筹集、管理和使用滨海新区建设发展专项资金;

(六)协调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国家有关部委驻滨海新区机构的工作;

(七)市人民政府赋予的其他职责。

第六条 滨海新区内各区人民政府、各功能经济区管理机构,根据各自职责负责各自辖区的行政管理工作,接受滨海新区管理委员会对经济建设工作的指导、协调。涉及滨海新区整体长远发展的土地利用、产业布局、重点投资项目和结构调整等重要经济事项,应当向滨海新区管理委员会报告。

对滨海新区内各区人民政府、各功能经济区管理机构决定的事项,不符合本市总体规划和滨海新区规划的,滨海新区管理委员会应当予以纠正,并向市人民政府报告。

第七条 滨海新区管理委员会与市级各行政管理部门共同推进滨海新区内政府职能转变和审批制度的改革,遵循廉洁、高效、勤政的原则,依法行政。

行政审批的依据、内容、对象、条件、程序、时限必须公开;未经公开的,不得作为审批依据。对不利于滨海新区发展的行政审批规定,市人民政府应当依法予以撤销,并向社会公布。

行政性事业性收费的项目、范围、标准和手续,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并事先予以公开。对违反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性事业性收费,被收费单位和个人有权拒绝缴纳。

第八条 滨海新区管理委员会可以根据滨海新区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设立必要的工作机构。

第三章 投资促进和保障

第九条 境内外组织和个人可以在滨海新区投资兴办各类企业,但法律、法规禁止的除外。

第十条 滨海新区重点鼓励下列投资项目:

(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二)高新技术产业项目;

(三)以高新技术装备的传统产业项目;

(四)现代服务业项目。

第十一条 在滨海新区投资兴办的企业,享受国家规定的优惠政策;符合滨海新区产业布局规划的投资项目,享受功能经济区相应的特殊优惠政策。

第十二条 鼓励境内外从事金融、保险、律师、会计、信息咨询、风险投资、研究开发的组织和个人,在滨海新区设立机构,依法开展业务活动。

第十三条 滨海新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制止垄断经营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第十四条 滨海新区应当按照本市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的目标,统筹规划并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在能源、交通、通讯、信息等方面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良好条件。

第十五条 滨海新区应当提高和完善社会服务功能。促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的发展,提高滨海新区文化品位和人的综合素质。健全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保障滨海新区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

第十六条 滨海新区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依法保护环境,改善和提高滨海新区的整体环境质量。

滨海新区禁止新建不符合环境保护标准的项目,扩建、改建的项目应当符合环境保护标准。

第十七条 滨海新区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护各类组织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第四章 附则

第十八条 滨海新区管理委员会可以依据本条例制定实施细则和相关规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施行。

第十九条 本条例适用于滨海新区的组织和个人,以及滨海新区外的组织和个人在滨海新区从事与本条例相关的活动。法律、法规对滨海新区各功能经济区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条 本条例自2002年12月1日起施行。